近年来,江苏省城市公共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为了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各种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维护社会的长久稳定与安全发展,江苏省亟须找准问题、究其根源、形成对策,才能更好地推进江苏省城市公共安全建设,更好地建设平安江苏”“美丽江苏。为此,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167月暑期组织了15名教师带领160余名本科生,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10 329位居民进行了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答式填写问卷的方法,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有效甄别、筛选和整理数据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评价框架,设计出以城市居民的满意度为衡量指标的城市公共安全评价体系,运用SPSS 20.0软件和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形成了关于江苏省城市公共安全的初步研究成果。

城市公共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良好的公共安全状况是公民的基本需求,是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江苏省城市公共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治安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生态安全、公共生活设施安全、社会保障安全以及信息安全8个方面。本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公共安全八大方面34个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取出19个公因子作为测量指标,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城市居民对所居住城市的公共安全满意度,从而直接且客观地反映了城市的公共安全状况。

从数据结果看,总体上江苏省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平均分为3.41。具体来看,城市居民对江苏省城市公共安全各分项满意度均处于中上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治安安全、信息安全、公共生活设施安全、生态安全、社会保障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其中,居民认为最不安全的问题(限选3)依次是食品安全(占比为61.1%)、交通安全(占比为51.1%)、医疗卫生安全(占比为36.0%)。显然,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安全成了江苏省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感观最差的城市安全问题。江苏各城市居民的城市公共安全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扬州、无锡、南通、宿迁、南京、常州、淮安、泰州、镇江、苏州、盐城、连云港、徐州。其中扬州(均值3.53)和无锡(均值3.51)的城市公共安全满意度最高,连云港(均值3.24)和徐州(均值3.23)的城市公共安全满意度最低。综上,江苏省城市公共安全总体形势较好,但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亟待解决。另外,不同城市所面临的城市公共安全形势和问题也各有不同,需要各城市根据情况开展具体工作,刻不容缓。

城市在为居民提供了便捷舒适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调研发现,江苏省城市公共安全在八大指标上面临较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城市的运行风险,具体来看有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城市非传统安全和新兴风险突出。城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传统安全与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影响着江苏省城市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调查显示,对于最担心的食品安全,70.0%的居民认为是地沟油,63.5%的居民认为是食品添加剂,61.7%的居民认为是过期或有毒食品。对于最担心潜在的传染性疾病,44.6%的居民认为是禽流感,42.4%的居民认为是乙肝,40.7%的居民认为是艾滋病。对于最担心的环境污染,59.8%的居民认为是水污染,50.3%的居民认为是雾霾等空气污染,43.5%的居民认为是工业污染。在网络安全领域,江苏省各城市用户数据信息泄露仍呈高发态势。截至20166,江苏省是境内木马或僵尸程序受控主机的地区中数量(215 359,占比为9.5%)最多的地区之一,信息安全亟待加强。

(2)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不足。健全的安全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安全的基本保障。调查显示,对于本市相对不安全的场所,54.7%的居民认为是娱乐场所,46.5%的居民认为是车站周边。对于城市道路控制设施主要问题,42.6%的居民认为是人行道设置不合理,33.7%的居民认为是道路监控设置不合理,29.5%的居民认为是道路信号灯经常故障,29.1%的居民认为是道路没有标线或标线不明确,上述数据表明道路安全设施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在小区安全基础设施上,36.8%的居民认为最不满意的防盗设施,29.7%的居民认为最不满意的消防通道与设施

(3)城市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后。在江苏省城市公共安全感分项指数中,社会保障安全感指数仅为0.531 2,位列第八,落后于其他安全感指标。问卷调查中,只有52.3%的居民同时拥有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15%的居民没有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59.8%的居民认为医疗保险所支付费用在医疗费支出中的比重不足50%,这意味着养老保险与社保制度建设存在提升空间。62.7%的居民认为加强生态安全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凸显了政策供给是提升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42.6%的居民表明支持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54.5%的居民认为目前的食品安全违法信息公开程度处于非常不透明或比较不透明的状态,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等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4)城市公共安全意识与理念薄弱。安全意识与理念是城市公共安全水平提升的内在动力。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理念也应该同时得到大力提升。然而调查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24.9%的居民反映家人或朋友最近半年点击过虚假链接,或扫描过不可靠的二维码,22.6%的居民因电信(电话、网络)诈骗而损失过钱财,17.5%的居民手机或电脑没有设置屏保或开机密码。在遇到小偷对他人行窃时,只有12.4%的居民会马上出面制止,38.1%的居民能够悄悄给出暗示或警示,17.8%的居民想出手又不敢,视情况再做打算,4.6%的居民甚至当作没看见

随着江苏省城市外延的不断扩大,城市安全问题早已超出原本的范畴,呈现出新的态势和表现,为有效应对衍生的新的安全问题,追本溯源显得尤为重要。造成以上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快速城市化凸显了城市安全的脆弱性。据2016年数据统计,江苏省城市人口为4 989.59,城市化率达到62.85%,比全国城市化率(57.35%)高出5.5%。苏南地区外来人口较多,如苏州市的常住人口已达1 400,其中本地人口仅有600,给城市安全管理带来不可预期的复杂性。同时,快速城市化也考验着城市承载力,增大了城市安全脆弱性。如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调查显示,对于城市道路条件方面最突出的问题,25.2%的居民认为是路面不平,坑洼较多,25.9%的居民认为是道路较窄,车道较少,19.1%的居民认为是道路排水不畅

(2)城市安全设施规划不合理。江苏省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基础设施网络脆弱,难以抵御外界危机的侵扰,安全问题随之发生。在关于水电气的问卷调查中,最不满意的前三个原因分别是维护不及时(占比为28.10%)消费情况不透明(占比为23.50%)质量不好(占比为21.40%)。除了价格因素外,其他选项也都超过了10%,表明水电气的服务与质量距离老百姓的需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城市居民小区围墙问题上,窄马路、密路网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大量封闭小区大院是当前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要原因,然而拆除围墙又会降低居民安全感,调查中55.2%的居民表示希望保留围墙

(3)城市公共安全建设重视不到位。由于对城市公共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和经常性的危机监测和应急工作,城市难以做到积极的防范和有效的协同应对。在关于城市交通事故救援问卷的调查中,43.6%居民认为交警来得较迟。在关于社会治安的问卷调查中,59.2%居民认为需要强化公安执法部门的执法公正,59.8%的居民表示应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对于最担心的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68.0%居民认为是医生开贵药、多开药、多余检查项目,44.1%居民认为是假劣药物,49.7%的居民认为是抗生素滥用

(4)公共安全教育与宣传需要加强。居民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难以做到积极的防范和应变。如33.5%的居民在银行卡账户、邮箱、QQ等使用大部分相同或相似密码,还有8.0%的居民使用完全一样的密码。调查中有32.9%的居民因受误导而购买了不想要的理财产品,28.8%居民参与了民间借贷或为他人担保。居民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需要大力宣传和教育。调查发现,74.4%的居民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59.7%居民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得公共安全知识的。可见,新媒体已经超过传统媒体成为公共安全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

目前,江苏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也集中显露出诸多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和风险。参考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江苏省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1)强化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健全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实现公共安全的源头治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最好的办法是将着力点和重心前移,在风险的源头下功夫,及时发现问题征兆,迅速消除安全隐患。不仅要强化公共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也要重视公民经常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养。为了有效防控安全隐患,提升社会公众公共安全认知,需要建构科学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城市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提出可操作性强的风险预防和应对策略,有效切断风险传播链条,规避或降低风险演化为突发事件和事故灾害的可能性。

(2)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结构,推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风险扩散性等特征,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共同合作治理。政府在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高度重视并提出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战略规划和措施,着力补齐合作治理短板、堵塞风险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要充分发挥政府内外政策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设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研究的专项课题或项目,开展城市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的系统研究,为安全共治提供专业性、科学化的治理方案。要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参与度,通过安全社区创建,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公共安全行动,切实提升社会公众自组织能力、公共安全险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

(3)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制度,有效整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关键在于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20141,党中央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是国家层面的安全和危机处理常设机构,有利于提高国家在面对各种安全危机和挑战时的应变能力,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多样性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问题,可以成立江苏省安全委员会,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在城市管理中把公共安全职能部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从而形成合力,实现管理最优化。要加快城市风险治理立法工作,用完善的法规确保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要理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关系,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综合管理部门通过统一的城市公共安全隐患识别、预测与评估系统,及对开展公共安全监测、情报收集、传输分析和应急指挥,从而科学有效地应对各种城市公共安全事件。

(4)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市公共安全基础。完善的城市安全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范的物质基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化的速度以及外部性带来的人口、经济和资本等因素与城市自身承载力的关系。江苏省在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要汲取西方国家的韧性城市发展理念,在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借鉴韧性城市综合示范效应,合理确定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城市安全门槛,为优化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等提供安全技术支撑,集中力量防控易发、高发的风险点区域,降低城市灾害和事故风险,有效地提高城市的安全韧性能力。